電影市場的科學觀


@林錦波 - 2008/08/01

近日在內地和香港受到各界討論,吳宇森改編自「三國」的《赤壁》,有史以來拍得最貴的華語片,動用內地、香港、台灣和日本台前幕後的精英炮製,多位國際巨星助陣,可見吳宇森為了完成他自述的「三國夢」不惜功本,耗資龐大,絕對是今年最矚目的華語片。

在內地受到「節日電影」的消費形態所致,影片開畫已瞬間打破二億人民幣的票房記錄,香港的票房截至七月二十七日收二千二百四十七萬多港幣,在多部荷里活大片的夾擊之下,仍能取得如此成績,足見影片對觀眾有一定的吸引力,就筆者所知好些旺區戲院的《赤壁》觀眾,有不少是內地旅客,香港戲院跟內地戲院的票價其實相差不大,加上現時人民幣兌港元強勢,無論是購物飲食或看電影,差不多的價格加上方便,為何不在香港看《赤壁》呢?這也可能對《赤壁》在香港的票房有不少幫助,最底限度令觀眾感受到熱切觀影的氣氛。

關於《赤壁》是否符合歷史和原著的問題,是內地大部分觀眾和網民討論的話題,基本上是一面倒對吳宇森的改編表示失望;至於,《赤壁》作為吳宇森赴荷里活多年回歸華語片之作,到底還有幾多吳宇森「風格」可以在這部大製作中看到呢?這成為香港觀眾和影評人討論的話題,當中包含《赤壁》要達到內地電檢審查過關,而且是歷史劇情片,這都是內地電影局十分關注的題材,吳宇森都能通過審查而仍然保留吳宇森(或港產片)的元素,這成為好些人感到欣慰的地方,對《赤壁》可謂護航有加,這可以看到內地和香港文化的差異之處。此外,《赤壁》是上集,還有下集預計明年年初上映,香港方面在海報上沒有注明「上集」的字眼,加上宣傳方面亦沒怎樣交代上下集的事情,令不少觀眾看到最後梁朝偉飾演的周瑜和金城武飾演的諸葛亮站在霸上看著張豐毅飾演的曹操率領的艦隊,一隻白鴿(吳宇森「風格」的標誌)由霸上飛向艦隊作結,觀眾才愰然大悟原來有下集,聽聞有觀眾因此而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電影誤導消費;而內地方面,這方面做得比較謹慎,在海報和戲院廣告等地方都注明《赤壁》「上集」的字樣,觀眾入場前已預知會有下集。

要開拍上下集的原因很多,站在投資方的角度,製作費如此龐大,只拍一部電影可能收不回成本,那不如注資拍兩部電影,好些前期製作已在上集做好,下集可以省回部分製作成本,演員也可以就兩部電影一同計算片酬,這樣攤分開來比較便宜。近年荷里活好幾套系列製作都以上下集或三部曲的方式拍攝,一來宣傳聲勢強勁,二來可以攤分成本作兩部或三部電影上映,令收入倍增,如《加勒比海盜:決戰魔盜王》和《加勒比海盜:魔盜王終極之戰》、《戰火旗蹟》和《硫磺島戰書》、《標殺令》上下集等都是,當中有因應概念和劇情需要,亦有為了集資和製作方便,但可以肯定的是,全是市場上具信心保證的題材、導演和製作團隊,好幾部在全球票房大賣座,令所屬的荷里活公司盈利激增,難怪吳宇森和張家振構思《赤壁》這個大製作時,便以荷里活一級大製作的規模來策劃,據說電影票房需要超過七千萬美元才能回本,單憑內地、香港、台灣的票房並不能達到這個天文數字,作為最大投資者的日本avex當然視日本市場為最可能回收的地區,但從日本上半年的票房數字來看,《赤壁》能突圍而出有點難度,雖然「三國」人物在日本甚為流行,這要多得多個改編自「三國」的電玩遊戲,令「三國」人物在年輕一代中有一定市場;但正如部分人士指出吳宇森並非忠於原著和歷史人物,如關公沒有騎赤兔馬上戰場、劉備如聖雄甘地般織草鞋等,還有周瑜和諸葛亮那些「無厘頭」的搞笑位,都可能令日本觀眾失望。除了日本市場外,影片能否收回成本最關鍵的應是歐美市場,從興起古裝大製作開始,多部在華語市場大賣的電影,包括《英雄》、《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及《投名狀》等,都打破不了失落歐美市場的命運,且看今次《赤壁》持著吳宇森的大名能否打破宿命,雖然他在荷里活近幾部電影都票房失利,其中《致命報酬》更受到籲論一致劣評。

專欄作者田力曾指出如《投名狀》和《赤壁》這類超級大製作,單靠華語市場是無法達到收支平衡,而這類在內地票房大賣座的電影,卻都在歐美止步,最多能在韓國和日本有較好的票房回報,能做到李安當年《臥虎藏龍》的成績,看來是可一不可再,而美國市場需要的中國元素,還是如《功夫之王》這類動作魔幻片,或為荷里活受歡迎的電影系列增添東方色彩,如《蝙蝠俠:黑夜之神》來香港取景和《盜墓迷城3》拿秦始皇兵馬俑來大做文章。而《投名狀》和《赤壁》這類極具中國文化色彩的歷史戰爭動作片,要打開歐美市場實在不容易,如此看來,這類超出了華語市場「極限」的超級大製作,是否有點不切實際呢?要投資方投入如此龐大的資金來製作,原來最基本的回收成本在華語市場或亞洲市場都不能做到,要向一個難以預計的歐美市場開發。荷里活電影經過近半世紀開拓國際市場的經驗,早已有一套頗為科學化的計算成本回收方程式,他們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持他們現時的投資電影活動,而華語片方面,最能開拓海外市場的香港電影一直以來都沒有把有關的數據以科學化的計算方式處理,加上內地電影市場化仍處於發展當中,有關的數據都未能做成準確的計算效果,這令投資華語片大製作的風險難以預測。

記得當年王家衛開拍《東邪西毒》的時候,因為製作龐大及起用多位一級巨星主演,拍攝超時和超支,最後電影上映時,才發現《東邪西毒》並非大家心目中的金庸小說改編的動作武俠片,而是王家衛借金庸筆下的人物來傾訴對世事和感情的無奈和悲痛,其時有不少輿論對電影動用如此龐大的資金和巨星,拍一部如此非主流的藝術片,會對電影工業做成不良影響,令投資者卻步。可是,今天《赤壁》動用近七千萬美元的天文數字來拍攝一部史上最貴的華語片,就算華語市場大賣座或亞洲市場大賣座,也未能收回成本,而根據現有的數據和往績,《赤壁》能否在歐美市場成功,就完全是未知之數,那麼以同樣的理據來看,《赤壁》跟《東邪西毒》也同樣地對電影工業做成不良影響,令投資者卻步。可是因為吳宇森和《赤壁》都屬主流,沒有予以「拍藝術片」的罪名而沒有受到責難;但從製作上來看,《赤壁》所做成的影響比起《東邪西毒》可能更加嚴重,深遠得多。



#####

作者於2008年至2010年期間在《信報》撰寫《影業刺針》專欄,關於電影、電視及娛樂工業的評論。此文原於2008/8/1刊出,現經作者編訂於2018/10/09重刊。

[ #電影 #影業刺針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林錦波 Terms

Author @林錦波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